找到相关内容365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自觉完善佛教有机体 继续推进佛教本土化

    事物的联系性和变动性。佛教还说,不变随缘,随机逗教。这为佛教本土化提供了理论依据。  佛教入华,与中华传统产生了摩擦。这缘于各自观念有异、行为有异、经验有异、体制有异。  佛教走进来,迫切希望站住脚,...也改造别人;融入别人也被别人融入;骨质不变而肉质因应需要而肥瘦,即坚守核心精神,在用上因应社会需要。明显的成果如:禅、净土、华严等八宗的形成。  佛教本土化是佛教在中国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基础。  也有...

    本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2251306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㈦

    (禹振声)  【随缘】  是佛教根本理论之一。“理即佛者,不思议理性也。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,随拈一法,无非法界。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别,在凡不减,在圣不增。”(《教观纲宗》)理性不异不变名“如”,循业发现(随缘)为“来”(色法与心法)。“如来藏”是“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”的绝待统一体。“随缘”之义,谓“如来藏”中一切清净法,周遍法界;随众生心,循业发现。众生背觉合尘,故发尘劳,有世间相。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951790.html
  •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

    ;与“随缘”之别,“平等不变,离差别相,无圣无凡,非善非恶,真实如常”,即是佛法“不变真如”;“随缘生灭,起差别相,有圣有凡,有善有恶”,便是“随缘真如”。就不变真如而言,万法即真如,“非心非物非神也”;就随缘真如而言,真如即万法,“即心即物即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851829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3)

    的密行。   □对自己,要不忘初心,是为做人的密行。   □对社会,能不变随缘,是为做人的密行。   □不比较、不计较,是为做人的密行。   □见人要微笑,处事有礼貌,是为做人的密行。   □吃亏不...,是为修行的密行。   □常怀慈悯,随缘不变,是为修行的密行。   □禅观行道,不着空有,是为修行的密行。   □自心是佛,直下承担,是为修行的密行。   □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,是为修行的密行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551968.html
  • 慧明禅师甘露(2)

    之心,即是报身。一念思量,种种变化,思邪化地狱,思善化天堂,此时之心,即是化身。大家明白此理,就要时时在无住生心上用功。心如虚空,而不存虚空之量;度尽一切,而不着一切之相。所谓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’。不变即是无所住,随缘即是生其心。   出世入世(慧明法师语录32)   诸同学,佛法真理,本不可说;出世入世,亦是假名,姑方便说,都归一心。究竟何心是出世?何心是入世?当知真心为出世,妄心为入世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952005.html
  • 大相国寺法语(1)

    富贵,必须立志上达,自立自强,才能达到目的。而学佛的目的,是为了消除罪障,了脱生死,更需要彻底放弃世间名利的追求,和精神上、物质上的享受。若遇顺(如意)逆(不如意)诸境,而能忍受,更能做到“不变随缘随缘不变”,果能如是用功去行,终身不辍,定能一切如意,成佛有期。  若是放不下五欲的享受,又想冒充好人,做个名誉佛教徒,这种“掩耳盗铃”的办法,是行不通的,因为因果是大公无私,无枉无纵的裁判者,如影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352109.html
  • 《肇论》略释

    物莫之逆,故虽有而无。虽有而无,所谓非有。虽无而有,所谓非无。” 前四句是说,真性常在而不易,不变随缘,故虽无而有。物相不能为逆,随缘不变,故虽有而无。后四句释成。(真谛)虽有而无相,故曰非有。(万物...说法非有非无者,方是中道第一义谛之谈也。 “故《道行》云:心亦不有亦不无。” 引《道行》为证,心为诸法之本,随缘不变不变随缘。约不变著眼,故不有。约随缘而观,故不无。故云“心亦不有亦不无。” “故中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0254979.html
  • 四阿含经之研究(2)

    人间太苦,所以为“去苦得乐”之说法。这也就是说在十八界中,有喜、有忧、有舍、有常,如何以为生,要看自觉的深浅而定。肯定的说,则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,自为主人翁:  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:有六喜行,云何为...因为佛弟子尤其出家弟子,荷负如来家业,如无尽灯的责任很大,皆是人天师的候补者,有不能逃避者。况现在宗教信仰自由,一般神教大事参与,佛教行者除非到深山上去,应该用一种定力“随缘不变”。  释尊虽然舍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0955313.html
  • 本体之性与主体之心如何能合一

    ;缘起者,称体之大用也”。这里所说的法界即清净佛智、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等,故缘起在唯心起现的意义上也可称为“体之大用也”。从“体为用本、用依体起”[4]原则出发,华严宗吸纳了《起信论》“不变随缘随缘...出世间善因果故,一切诸佛本所乘故、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。”[1]此中“摩诃衍”即“大乘佛法”之义。此段落是全论的纲领。此中“众生心”泛指众生所涵摄的不变的法体及众生的心性,诸如实相、真如、法性、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3255794.html
  • 成一法师华严文选(2)

    ;以义诠法,法即显著。如金随工匠等缘,作镮、钏、鋺、盏,种种器物,金性必不变为铜铁。金即是法,不变随缘是义,……以喻一藏经论义理,只是说心。心即是法,一切是义。故经云:‘无量义者从一法生’。此心随迷悟缘,成垢、净、凡、圣、烦恼、菩提、有漏、无漏等,亦只说此心垢净等时,元来不变,常自寂灭,真实如如等。……今时禅者多不识义,故但呼心为禅。讲者多不识法,故但约名说义,随名生执,难可会通。”在佛学中,法与...

    成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4255947.html